今日头条

江淮集团授权混乱事件:消费者呼吁纪委介入彻查淮汽车及河南思皓汽车销售公司

   2025-08-03 20
核心提示:据消费者宋先生反映,通过河南思皓购买“江淮牌”小客车后,发现车辆存在严重问题:低配冒充高配:销售方宣称车辆为“高配版”,实际交付车辆配置与宣传不符,涉嫌以次充好;私自改装隐患:车辆存在未经备案的改装痕迹,可能影响安全性和合法性;维权难:消费者向江淮集团及相关部门投诉超一年,仅得到“未授权经销商”的回应,问题未获实质性解决
      近日,河南思皓汽车销售公司(以下简称“河南思皓”)在未获得江淮集团正式授权的情况下,违规销售改装江淮牌小客车一事持续发酵,引发公众强烈不满。消费者维权困境、企业责任争议、监管机制漏洞等问题交织,亟待权威部门介入调查。以下为事件全貌及公众核心诉求:

据消费者宋先生反映,通过河南思皓购买“江淮牌”小客车后,发现车辆存在严重问题:低配冒充高配:销售方宣称车辆为“高配版”,实际交付车辆配置与宣传不符,涉嫌以次充好;私自改装隐患:车辆存在未经备案的改装痕迹,可能影响安全和合法性;维权难:消费者向江淮集团及相关部门投诉超一年,仅得到“未授权经销商”的回应,问题未获实质性解决。
       消费者宋先生在2023年11月于河南思皓购买了两辆江淮牌QX PHEV油电混动汽车,价格分别为19.65万元和19.69万元。然而,购车后的一次查询让他发现了问题:他所购买的车辆实际是指导价14.99万元的劲驰版,而非宣传的旗舰版。此外,车辆还被加装了GPS、电加热座椅和氛围灯等配置,疑似“低配高卖”。

企业责任争议:监管失职还是共谋欺诈?

法学人士及业内人士指出,江淮集团面临三重责任质疑:授权管理混乱:河南思皓长期以“江淮授权经销商”名义销售车辆,江淮集团是否存在审核疏漏或默许违规行为?车辆来源成谜:若河南思皓销售的车辆确为江淮集团生产,为何不通过正规渠道?是否存在内部人员利益输送?若车辆来源不明,江淮集团是否放任假冒产品流入市场?监管失职风险: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产品质量法》,车企对销售渠道及产品质量负监管责任。江淮集团知情不制止,可能构成“监管失职”,甚至与经销商构成“共同欺诈”。

公众质疑焦点:江淮集团是否对河南思皓的违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否存在内部腐败或权钱交易,导致问题长期被掩盖?企业沉默态度是否是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漠视?

监管漏洞与纪委介入必要性:行业乱象暴露:此次事件折射出车企授权管理体系混乱,经销商资质审核形同虚设,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失效;纪委介入的合法性: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纪委需对国企内部腐败、失职渎职等问题进行调查。

公众呼吁纪委介入,旨在:彻查江淮集团内部是否存在违规审批、利益输送等行为;核实河南思皓车辆来源,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督促企业履行主体责任,推动行业规范整顿。社会影响恶劣:事件持续发酵引发公众对国产汽车品牌信任危机,损害市场公平秩序。

消费者呼吁江淮集团立即行动:公开河南思皓所售车辆的来源核查结果;全面整顿销售渠道。

纪委介入彻查:调查江淮集团与河南思皓是否存在不正当利益关联;核实企业是否存在监管失职、隐瞒事实等行为;对涉事责任人依法依规追责问责。

江淮集团作为知名车企,肩负社会责任与品牌信誉。公众期待其以透明、负责的态度直面问题,而非以“未授权”为由推诿责任。若企业继续沉默,不仅损害消费者利益,更将侵蚀企业公信力,影响整个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呼吁:纪委及相关监管部门迅速介入,以事实为依据,给消费者一个公正交代;江淮集团主动配合调查,公开信息,兑现企业责任;全社会共同关注,推动汽车行业授权管理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的完善。

消费者权益不容践踏,企业责任不容逃避,监管机制不容虚设。唯有彻查真相、追责到底,才能还市场以清明,还消费者以安心。

责编:宋家臣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gl35w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4562号  |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3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