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松山湖科学城作为东莞推动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引擎,在东莞布局科技创新的蓝图中,也将承担重中之重的角色。在这些方面,松山湖即将火力全开!
构建“一核一轴多节点”的科技空间布局
根据《规划》,东莞努力构建“一核一轴多节点”的科技空间布局,形成科学城创新引领、走廊资源集聚、节点领域突破的科技创新发展新格局。
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效果图(局部)
其中,“一核”即强化松山湖科学城的创新引领核心作用。强化松山湖高新区与松山湖科学城的创新引擎功能,与深圳光明科学城共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率先形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基本框架。
建设大科学装置集群,集聚高水平科研机构,依托大科学装置优势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提升创新能级,加快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园区建设,辐射全市科技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成为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源。
在“一轴”中,东莞将推动创新资源沿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轴线集聚。其中,提到要聚焦创新走廊重点区域,以莞深高速串连的“中心城区﹣松山湖科学城”沿线区域为重点,集聚科研院所、高水平企业研发机构等高端创新资源,打造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创新主轴线。
举全市之力推动共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在实施科技创新重点任务方面,《规划》指出,将聚焦松山湖科学城,举全市之力推动共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实施基础研究应用生态构建工程,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从以建为主向建用并举转变,联动发展高水平大学与科研院所,构建世界一流生态科学城。
1、
建设国际一流的科研基础设施
聚焦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和建设产业需求导向的专业领域研究设施两方面,《规划》指出,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在松山湖科学城打造空间集聚、学科关联、深度合作和开放共享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推动散裂中子源二期加快立项建设,大幅提升加速器束流功率,新建一批谱仪,推动大科学装置功能提升和应用能力拓展。
中国散裂中子源
同时,加快推动先进阿秒激光装置尽快立项动工,完成超净室建设及启动基础设施和首条束线建设;推进南方先进光源关键技术预研项目立项;前瞻性谋划新的大科学装置等。
先进阿秒激光设施效果图
此外,《规划》提出,要发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优势,坚持产业需求导向,在物质科学和以物质科学为基础的交叉科学应用研究领域建设一批专业领域研究设施,为突破产业“卡脖子”技术提供领先的科研条件支撑等。
2、
建设高水平的大学
《规划》指出,要加快大湾区大学筹建步伐,努力将大湾区大学建设成为以理工科为主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创新大湾区大学办学机制,实施“大学+大科学装置(科研机构)+龙头科技企业”的科教产合作以及校校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推进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共建先进材料和绿色能源研究院等。
大湾区大学效果图
同时,《规划》提出将加快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建设进度,率先建设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研究院;加速推进东莞理工学院国际合作创新区建设,支持东莞理工学院增列硕士学位授权点,扩大硕士培养规模,积极争取博士授权点突破等;支持广东医科大学建设高水平医科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效果图
3、建设高水平的科研院所
东莞将高标准建设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支持松前沿科学研究板块建设,支持材料制备与表征平台、加工器件平台、中子科学平台、材料计算与数据库平台、大湾区显微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等公共技术平台提升服务能力,支持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搭建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一期)
此外,还将建设一批高水平科研平台。支持粤港澳中子散射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东莞新能源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科研机构加快发展,面向前沿交叉领域产出一批原始性科研成果,积极服务产业技术创新与应用。支持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分中心建设,提供面向产业的共性技术支撑。
4、
建设世界一流生态科学城
《规划》指出,将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莞布局。持续强化与中国科学院的战略合作,联合共建松山湖科学城。力争成规模整建制引入国内高水平科研院所落地松山湖科学城,支持国家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在莞建设分中心或基地,积极推动广东省科学院高水平科研机构在莞落地。推动科研院所强化本土科研人才团队建设,努力构建根植性的科研院所体系。
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支持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东莞理工学院以及科技领军企业等加强基础前沿布局,主动承接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引导全社会加大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投入力度,探索建立基础研究长期稳定支持机制,确保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经费投入力度只增不减。加大粤莞基金地区培育类项目的资助比例和支持力度,进一步挖掘激活中青年科研人员创新活力,营造浓厚学术氛围。
加强与先进科学城的交流与协同发展。对标北京怀柔科学城、上海张江科学城、深圳光明科学城等先进科学城,强化交流与学习借鉴,推动松山湖科学城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生态科学城。加强与深圳光明科学城、广州南沙科学城的联动,共同探索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共用、人才联合培养、科研项目联合攻关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