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联合收割机的历史介绍
18到19世纪,在英、美等国曾有许多人研制和设计玉米收割机,其中有的人还获得了专利或制造出了样机,但基本都不具备实用价值,未能得到推广。
1831年,美国农民发明家麦克科密克(C.McCormik,1810-?)设计制作出第一台由两匹马牵引的联合收割机,其收割效率超过了30个人工,这是联合收割机研制的重大突破。此后,麦克科密克一直致力于联合收割机的改进和制造,他生产的联合收割机供不应求。到1870年,他制造的大型联合收割机由40匹马牵引,收割幅宽达30米,收割机上还装有麦桔打包装置。
1889年,美国人贝斯特(Best)设计制造出第一台由蒸汽机驱动的自走式联合收割机,一天最多可收割50多公顷农田。此后,又相继诞生了由内燃机驱动的自走式联合收割机。
19世纪80年代后期,联合收割机在美国日益普及,很快澳大利亚也生产也了类似的机器。
20世纪20年代,联合收割机首先在美国的小麦产区大规模使用,随后迅速推广到了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西欧诸国。
玉米联合收割机已是大田作业不可缺少的农业机械。用其收割小麦,可比一般人工收割减少脱粒损失5~8%,并大量节省劳力。一台大型谷物联合收割机一天可收割小麦400~500亩。
现代联合收割机一个工作日可以收割12万平方米以上的谷物。穿行于农田的每一次操作,都割下一捆约5.5米宽的谷物。
为什么玉米联合收割机首先出现在美国和澳大利亚,有以下理由可以说明。首先,这两个国家的农业规模都很大。田野一望无际,因此一个用快速收割法的农民在与他同行的竞争中能占据优势。另外,早期的联合收割机相对于潮湿的气候来说,更适合于干燥的气候。联合收割机在英国获得成功之前,先得研制出使谷粒干燥的机器,因为收割下来的谷物并没有干燥到能够马上贮存起来的程度。所有的发达国家都已广泛使用联合收割机。
玉米收割机的工作原理
近几年来,玉米联合收割机的研制生产与推广应用,始终是农机化的一个热点,吸引了众多的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0年底,我国研制开发玉米联合收割机的企业达60多家,产品有20余种,80多个机型。但是,因为我国玉米种植和收获方式的复杂性,传统玉米收获机械工作原理上的局限性,技术设计的不成熟性和制造质量的不稳定性,许多产品存在着动力消耗大、工作效率低、秸杆粉碎效果差、根茬不能一次性处理等问题,使玉米收获成为制约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个“瓶颈”。
如今,经过三年的艰苦探索和不懈努力,一种立足玉米秸杆整株利用,工作原理全新突破,获得三项国家专利(其中一项发明专利)的全新复合型玉米联合收割机在山东省青州市华泰机械研究所研制成功。 与目前推广的玉米联合收割机相比,完全摆脱了传统原理的束缚,结构设计独特创新,开创了玉米秸杆整株利用之先河,主要表现可概括为三大创新突破,八大独特优点。
三大创新突破:
一是工作原理的创新突破。与传统原理不同,该机械作业流程为:自行开道将玉米整株拔出→根茬离地后旋刀清除 根土→整株向摘穗辊处输送→摘穗,然后兵分两路,一路是果穗升运→集箱→集箱液压举升卸粮,另一路则是秸杆后输送分离→秸杆汁液提取,接着就是汁液收集或喷洒还田、秸杆粉碎还田或秸渣收集等。
二是秸杆综合开发利用的创新突破。该机既可提取用作畜禽饲料和花卉、瓜果、蔬菜肥料的玉米秸汁液,提汁粉碎后的秸渣还易收集利用,特别是用于纸浆生产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三是玉米根茬处理的创新突破。该机彻底解决了令农民烦恼的根茬问题,为农民减少了一次破茬作业。
八大独特优点:
一是动力消耗少,较传统机型节省动力40%左右;
二是秸杆机内切碎,效果好;
三是采用立式组合对滚摘穗辊,体积小,重量轻,摘穗效果好,收获损失小;
四是果穗运升机构兼具清除杂余功能;
五是集穗箱液压举升后倾翻卸粮机构轻巧实用,举升高度可调,大大方便了卸粮,节省了卸粮时间;
六是大量采用链条、皮带传动,用独特的链条箱代替了传统的齿轮箱,使结构简化,降低了造价,方便维修;
七是广泛采用社会上保有量较大的小四轮拖拉机和三轮农用车的成熟零部件,社会配套资源和维修配件资源丰富;
八是整机结构简单、紧凑、维护保养方便。 根据以上原理,借鉴样机结构,可根据不同用户群体之需求,形成大、中、小型系列产品,具备良好的市场前景。该机型与传统机型相比,具有造价低、耗能少、除根茬、秸杆能分离综合利用等显著优势,极具市场竞争力。
更多精彩请关注购物商城资源网微信号:shopv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