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概念的宣传炒作影响下,很多人误认为,3D打印已经可以什么都能打印出来了,究竟3D打印有哪些奇妙之处?3D打印技术是否已经成熟?3D打印能否颠覆传统制造业?上海3D打印产业的现状是怎么样的?业内人士认为,上海的3D打印产业目前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相关部门急需加快调研和布局3D产业。
其实,3D打印早已经不是什么新概念了。早在2000年左右,国内就引入了商业化的快速成型设备,但主要应用是以工业3D打印为主。因为材料各方面的限制,行业发展缓慢。国内3D打印机的定位基本上是作为研发设备,应用在新产品开发的前端,用来做设计手板模型。所以目前市场上百分之九十多的3D打印用户都是工业客户。民用客户的数量虽然在缓慢增长,但是相对来说还是非常的少,主要是因为三维打印机(快速成型机)硬件设备昂贵、耗材昂贵,专业知识要求较高,3D打印技术要真正走入人们的生活,还有待时日。
首先,如果要想打印出任何形状的物品,要懂得使用三维设计软件,画出该物品的三维数模。但对普通人来说,三维设计软件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并不像美图秀秀或者photoshop等软件那么简单,随便自己学学就会了,所以一般人要想设计出个性化的产品根本不可能,或者说很困难。而在现实生活中,《十二生肖》中的神奇的三维扫描手套按目前的技术也还不能做到。
其次,材料是3D打印技术的软肋。3D打印的原材料比较特殊,各种材料强度韧性难以和工业塑料相比。目前主流的快速成型材料是光敏树脂、ABS、PC、尼龙粉、石膏粉、蜡等等,而金属材料受工艺的局限以及材料本身的限制,应用并不广泛;而从成本角度来看,目前来说3D打印耗材的成本还是非常高的。比如打印一个纸杯大小的产品,材料价格可能就要达到100-200元,一般老百姓“玩不起”。因此,3D打印短时间内也很难代替规模经济生产方式下的产品。